集团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集团信息

加强“七个环境”建设 激发海南发展活力

来源:华闻传媒| 发布时间:2018-08-09 | 浏览量:

 

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董事长、海南省政协委员    汪方怀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南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中央12号文件也明确要求,海南营商环境2025年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2035年要跻身全球前列。近年来,海南积极对标先进、寻找差距、学习借鉴、采取举措,取得了长足进步。例如,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在海口美安科技新城等三个园区试行的六项改革措施,被国务院列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海南省工商局推出的7条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简化了注册登记手续,拓宽了企业信息归集面。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海南营商环境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差距。为此,笔者建议,海南应进一步重视建设七个环境

111.jpg

(华闻传媒董事长、海南省政协委员   汪方怀)

政策环境

注重功效 优选产业

政策发挥作用应限制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过了哺乳期,要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法治。比如,在税收方面,进一步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或者返还比例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土地方面,海南既不能简单盲目搞房地产,也不能没有房地产业。世界上成功的经验,是市场商品房与福利保障房分开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地区发展模式、方法、动能的替补、续接与转换,主动应对转型之痛。

应在政策上对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产业、海洋经济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予以大力支持。重视产业招商,围绕开放水平最高这个目标,加快与全球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对接,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予以限期淘汰。注意项目招商,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包装设计,提高招商到位率、成功率。重视以商招商,努力使海南的大多数企业有钱可赚,发挥示范效应。

服务环境

政务公开 便捷高效

政府是营商环境建设的推动者,需要有总体目标、中长期规划、长效机制建设,更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一是坚持建省之初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之初心,实行并减少负面清单;二是强化公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全自由贸易试验区审批一张网”“一枚公章管审批,编制全国最少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探索多规合一下的零审批,最大限度取消十二个重点产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做到服务招商;四是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设施环境

改造升级 互联互通

瞄准硬环境中的薄弱环节,全力强基础、补短板、促升级。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新型大城市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原则,推动全省五网基础设施升级。

路网建设方面:树立大交通理念,推进环岛高铁升级改造,打造琼南、琼北地铁网,推动海口至湛江高速铁路及其他便捷交通方式建设。在光网建设方面:建设数字海南,推进城乡光纤网络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加快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5G商用进程,实现光网全岛覆盖,着力提升南海海域通信保障能力。在气网建设方面:要实现全省城镇百分百管道燃气覆盖,逐步推进燃气下乡进村。在水网建设方面:打造协调均衡生态水网,加快推进大型水利工程,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在电网建设方面:推进电网主网架结构建设和城乡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智能电网、微电网等示范项目建设,构建以核电、气电、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发电体系。

设施环境.jpg

法治环境

良法善治 公正透明

法治的目标是良法善治。市场经济的法治环境涉及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稳定有序,尤其是产权、合同维权等相关方面的清晰界定。

要对海南法治现状、自贸区建设的法治需求和国内先行自贸区,尤其是国际上建设时间长、运作效果好的自贸港法治体系进行扫描比较和研究借鉴。一些发达地区司法机构陆续出台了保障营商环境的新举措,如今年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发布《服务保障浦东新区营商环境建设12条意见》。海南可学全国之长,并利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做好法治建设的顶层规划与设计。当务之急是,先行先试,重点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及行政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立法。

市场环境

规范有序 公平竞争

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方面,海南应敢于吃螃蟹,走在全国前列,切实消除制度歧视,确保不同类型企业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特别是扩大非公企业市场准入。确保规则公平、稳定预期,让企业对发展前景有足够的信心,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

在市场环境的营造上,政府的核心职责是构建高效、公平的市场监管体系,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创造并维持公平、充分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清晰,定位要准确,政府主体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市场环境.jpg

融资环境

拓宽渠道 降本增效

多管齐下解决海南经济发展的融资瓶颈:一是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和融资担保平台;二是加速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完善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三是加快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型,改变对于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鼓励和助推本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四是探索依托自贸区政策引入域外资金,鼓励注册成立文旅等产业引导基金,整合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五是支持金融招商,引入外埠金融企业来琼设立分支机构;六是扶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法人金融企业,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自主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七是加强与中央在琼金融管理部门的合作,努力净化域内金融环境。

特别是要注重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功能和作用,积极扶持企业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目前,海南上市公司的现状是:少——截至2017年底,A股上市公司数量仅30家;小——30家上市公司总资产合计4378亿元,净资产合计1633亿元;弱——30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363亿元,净利润合计48亿元,2017年净利润过亿的上市公司仅有华闻传媒等8家;疏——与海南省的关联度疏远。如果加以重视,上市公司的资金、资源、机制、市场、品牌等功能完全可以进一步为海南发展所用。

QQ截图20180810083943.png

人才环境

聚才引智 建设高地

海南最缺少的人才是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才。海南在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背景下,应重点考虑面向全球吸引各类人才,壮大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群体,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建议外来人才引进与本地人才培养并重。既要用直接的待遇、感情、机制来引人用人,更要靠间接的产业环境、人居环境、住房、教育、医疗等来留人。要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要善待、用好已有人才。提升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质量,继续支持省内高校发展,同时积极吸引全国乃至国际知名高校来琼设立校区。要办好职业教育,为企业输送合格的紧缺蓝领人才。还要引导、用好本地人才,让更多的本地人才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列。

人才环境.jpg

(来源:海南日报)


(以上为海南日报专文,以下为原文全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激发海南发展活力

     华闻传媒投资集团董事长  汪方怀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质是行政管理和制度体系的规范度、开放度、有效度,以及对于经贸活动的效率、便利、公平的影响。营商环境不仅对实际经济运行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还能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市场化、现代化乃至文明进步程度。如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营商环境的新突破,打造更具优势的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关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程,关乎海南建设自贸区(港)的成效,关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并要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李克强总理今年1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主题包括三减(政、税、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他在7月18日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巩固经济稳中向好;确定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措施,以“一网通办”更加便利群众办事创业。他去年三次强调了营商环境,并提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在全球范围内,改善营商环境已是大趋势。例如,以20天内开办一家新企业为标准,2005年全球只有41个国家可以做到,而到2016年就有130个国家实现了这一目标。营商环境这个概念由世界银行较早提出。多年来,世界银行坚持发布全球营商环境年度报告,从开办企业、建设仓库、获取电力、注册产权、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报税纳税、跨境贸易、合同强制力、重组与破产保护等10个维度对营商环境进行打分排名。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改革以创造就业机会》统计,2017年有119个经济体进行了264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新西兰、新加坡、丹麦总得分排在前3位;中国排第78位(在北京、上海、海口等30个城市采样),当年提高了18位。

例如“开办企业”这一项,中国得分排全球第93位,海口在中国30个城市排第13位。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海口需要13个步骤;杭州(中国第一便利)需要12个步骤;新西兰(世界第一便利)仅需要1个步骤。从时间上看,海口需要38天;广州(中国第一)需要28天;新西兰(世界第一)仅需要0.5天。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开办企业需要时间每减少10天,就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0.36%。从开办企业所需费用上看,海口需要人均年收入的12.1%;上海需要4.8%;英国免费。从最低实缴资本上看,海口需要人均年收入的27倍;上海20倍;而世界上有113个经济体最低实缴资本为零。

“注册产权”这一项中国得分排全球第41位。对一栋价值为当地人均年收入50倍的房产转让产权,上海需要4步、29天,所需成本为房产总价值的3.6%。海口需要10步、76天,所需成本为房产总价值的4.8%,综合得分在中国30个城市中排第23位。全世界有4个国家只需要1步,3个国家只需要1天,5个国家零成本。

“合同强制力”这一项中国得分最高的是广州——假设发生合同违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平均需要120天,执行成本为执行金额的9.7%。海口平均需要310天,执行成本为14.5%,综合得分在中国30个城市中排第11位。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南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中央12号文件也明确要求,海南营商环境2025年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2035年要跻身全球前列。

近年来,海南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积极对标先进、寻找差距、学习借鉴、采取举措,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的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了“优化营商环境”。8月3日,省委书记刘赐贵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海南推进的“多规合一”改革,在海口美安科技新城等三个园区试行六项改革措施,被列进国务院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之中:以园区“多规合一”总体规划取代立项审批;园区统一编制综合评估评审报告;政府制定“准入清单”并明确入园项目投资产出等指标,企业自主决策投资;投资主体书面承诺执行行业标准、规范,开展项目设计、建设和自验工作,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实施人防、消防、规划、环保、地震等“联合验收”;建立分类监管检查制度,重点加强施工安全、环境污染防治等事项事中事后监管。海南分两批出台14条措施简化企业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更大便利。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七条措施包括办结提速、登报承诺即办、清算功能执照、解散清算组、核查后置、住所核查提速、公示信息核查提速,主要针对当前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清算组备案、注销登记和异常名录移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简化办理程序、减少提交材料,大幅压缩办理时间,使企业退出市场更加方便快捷,办事效率更加高效,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第二批7条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包括增加名称表述、服务总部经济、简化身份证明、试行住所申报、简化集团登记、免交核转证明、拓展信息服务等内容,全面提高商事登记效率,持续全面深化服务海南自贸区营商环境建设。海南还推行全省“一张网审批”、“不见面审批”,实现网上审批和审批信息高度共享和公开,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海南“一张审批网”覆盖了44家单位、19个市县、219个乡镇(区),3028个村,覆盖率达到了100%。全省审批事项实现互联网在线申报、全流程网上审批,审批环节全流程公开透明(包括受理、审核、审批的人员、电话和时限等),实现了阳光透明审批和审批环节的全流程可追溯。截至2018年3月,海南全省可纳入“不见面审批”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占全省事项的72%(其中省级888项,占省级政务服务事项总数83%,市县平均占比达71%),网上办结119万余件。此外,为改善营商环境,有关地市、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举措。例如,三亚中院出台了《关于为三亚营商环境提供良好司法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通过《意见》实施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水平,助推“平安三亚”、“诚信三亚”、“法治三亚”建设,全力为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又如,省工商局推出了7条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据海南省统计局今年对1365家企业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省营商环境总体满意率为76.9%。

毋庸讳言,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海南的营商环境仍存在不少问题与差距。主要体现在:对营商环境的重视程度尚显不够,整治优化措施未全面覆盖到位;在简政放权方面,存在明放暗不放,放责不放权的现象;在产业与项目落地方面,环节多、关卡多,用地难、用地贵问题比较突出;在金融服务方面,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是老大难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劳动力的整体教育水平及素质不高,对一流人才、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人才充足率仅37.4%;在营商成本方面,经商办企业、经营投资、创业创新整体成本高、负担重;在法律保障方面,从总体上看,法律维权成本较高,缺乏高效率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在改革力度广度深度方面,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有的地市“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有些方面的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向先进地区看齐;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相关理论、发展规律与趋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海南实际与实践,笔者以一个企业人的视角,建议重视“七个环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一步打造与优化营商环境。

一、政策环境:注重功效 优选产业

政策在招商中发挥的作用很明显,但门坎越来越低,空间越来越有限,功效越来越递减。企业经营如果光靠政策,市场功能会退化、法治功能会降低、创新能力会减弱,也会加重企业对政策的依赖,加重企业的投机心态。所以政策发挥作用应限制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过了“哺乳期”,更多要依靠市场和法治。

尽管如此,政策也是打造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利器,发展力度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创新的力度和质量。比如,在税收方面:如,在税收方面:进一步降低企业地方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或者返还比例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在土地方面:土地是财富之母,异常珍贵,海南更是惜土如金,不能简单盲目搞房地产,也不能没有房地产业。虽然要讲究母产,但不能走极端,不能昔日“捧上天”,今日“过街鼠”。住宅是商品,也是产业,商品和产业一定要符合经济规律。世界上成功的经验,就是市场商品房与福利保障房分开管理。特殊时期,简单房地产开发暂停、叫停可以理解,但必须实事求是、理性看待。一个发展模式、方法、动能减弱了、没有了,另一个发展模式有没有、是什么?能不能取代房地产开发支撑起经济常态发展与基本增长?否则,可能出现断档、断层,岀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矛盾。要有思想和工作准备,应对这种转型之痛。

海南应该有什么样的产业政策,重点产业、产业优先顺序到底是什么?笔者在海南上届政协五年(一年一个)的提案中曾有所提及:2013年文化产业(七项措施);2014年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2015年环保(“放大镜”、“零容忍”十项建议);2016年锻造海洋经济蓝色引擎;2017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笔者对海南发展重点的思考与建议,也是许多人的共识。过去,海南严重依赖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高达50%以上,抵抗市场变化的能力很弱。中房智库今年的报告显示,2017年房地产投资依赖症最严重的5个城市三亚和海口位居前2。海南出台史上最严的限购政策后,土地财政收入必然大幅降低。海南应通过产业变革、转型、升级,摆脱对房地产开发的依赖。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明确提出,海南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大力提升热带高效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包括旅游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等在内的十二类产业,其中未见房地产。依笔者之见,要打造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海南应在政策上对以下产业予以大力支持:1、农业(种业):热带、高效、绿色(有机)、特色、观光、现代(转型升级: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农业;2、旅游及相关现代服务业(消费、购物、会展、康养),7000万游客是大文章;3、文化体育产业(文创、文娱、文体);4、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及国家战略保障基地;5、高科技(与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物联网相关);6、开放新高地(自贸港):境内关外隔离区,仓储、贸易、加工、关税、配额优惠;建设自贸区、自贸港(开放形态最高水平),学习新加坡的快速通关(99%货物电子报关通关10分钟内),香港的零关税(个别目录除外),迪拜的高度便利(落地签、关税低、办企业便利、汇兑便利)等。在产业发展重点上,由于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既定的战略任务,因此必须在旅游产业上大做文章。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旅游产业链没有打通,缺乏发展后劲,未能有效整合资源,文旅、文娱载体太少,缺乏类似迪士尼等的大型文旅、文娱项目。海南发展文旅、文娱产业,应考虑区位、政策、模式、文化等诸多因素,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等维度,一定要结合海南文化、特色、民俗,糅合当地特色和人们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元素,配置娱乐体验、健康体验、购物体验、特色休闲体验等复合功能的文旅、文娱产品,开拓、留住客源。要重视产业定位,包括战略定位、市场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等。

重视“产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要有主导产业、招商地图、专业化招商队伍、工作机制等。重视“项目招商”。过去招商效果问题的症结之一是招商会、签约流于形式,原因是项目准备,涉及产业目录、负面清单、项目包装、推介做的不够,项目重点不突出。重视“以商招商”。让岛上的大多数企业都能赢利赚钱是最好的招商宣传及示范效应。注意改变外来和尚好念经、开门招商关门打狗、只招商不安商、稳商、富商等现象。

在产业发展环境改造方面,政府要扮演重要角色。海南要建设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试验区,要围绕开放水平“最高”这个目标,加快与全球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对接,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的位置。因此,应采取更严格的市场准入措施,综合运用行政许可、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加强强制性认证、生产许可的市场准入,对不符合产业整合和环保要求的企业予以淘汰。要建立诚信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质量诚信环境。

二、服务环境:政务公开 便捷高效

政府是营商环境建设的推动者,也是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需要有总体目标、中长期规划、长效机制建设,更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过去,政府有关部门在市场监管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职能部门互相扯皮问题、职能越位问题、管的过多过细、重复审批问题等,导致效率较低。吃拿卡要的现象尚未完全消除。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优质的服务是前提,高效的工作是保障:一是坚持建省之初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之初心,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实行并减少负面清单,建立责任、有效、法治、有限、廉洁的政府,做到公开透明,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行使权力;二是强化公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对此,古有明代张居正著名的“考成法”,今有现代西方成熟的公务员考评体系,可资借鉴参考。三是加快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政府的服务意识与质量。实行全自由贸易试验区审批“一张网”“一枚公章管审批”,编制全国最少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探索“多规合一”下的“零审批”,最大限度取消十二个重点产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做到“服务招商” (服务效率、服务窗口、马上办、首问负责制、一站式服务等)。四是大力推动信息化政府建设,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进一步推动网上全程办理事务的落地,进一步健全网上审批流程,使服务更便捷,让百姓少跑腿,最大限度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能。

三、设施环境:改造升级 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是改善海南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物质基础。如果说政策服务是投资、营商的“软环境”,那么基础设施就是投资、营商的“硬环境”,要瞄准薄弱环节,全力强基础、补短板、促升级。

瞄准“硬环境”中的薄弱环节,全力强基础、补短板、促升级。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新型大城市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原则,推动全省“五网” (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基础设施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五网”的量、质、价、时效和便利等基本问题。

在“路网”建设方面:树立“大交通”理念,推进环岛高铁升级改造,打造琼南、琼北地铁网,不仅要实现全岛“3小时经济生活圈”, 还要推动海口至湛江高速铁路及其他便捷交通方式建设。这是大课题、大文章、大战略,虽然这一点目前还有争议。

在“光网”建设方面:建设“数字海南”,推进城乡光纤网络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加快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5G商用进程,实现光网全岛覆盖,着力提升南海海域通信保障能力,助力海南数据岛、数字岛、智慧岛建设。

在“气网”建设方面:以海口为例,目前管道燃气虽然覆盖了主城区,但还没有实现100%通气,其他市县更甚。要实现全省城镇百分百管道燃气覆盖,逐步推进燃气下乡进村,早日全面完成“气化海南”任务。

在“水网”建设方面:打造协调均衡生态“水网”,注意加快推进大型水利工程,比如南渡江引水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注意供排水、废污水处理、直饮水等设施建设标准与质量,讲究投入效果,堵塞跑冒滴漏,建设海绵城市,预防城市洪涝灾害。注意海南水系、水景建设,努力使海、湖、库、塘都成为风景点,江、河、沟、渠都成为风景线。

在“电网”建设方面:目前省会城市海口用电高峰期拉闸限电现象都时有发生,何况农村。一个多月前,笔者到华闻传媒定点扶贫村——白沙县细水乡白水岗村调研,就看到因为电压不足带不动空调现象。海南目前虽然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但电压不足、不稳。未来几年,海南的清洁能源供电将达到60%以上,如何实现全域智能供电,需要升级改造。要推进电网主网架结构建设和城乡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智能电网、微电网等示范项目建设,构建以核电、气电、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清洁能源发电体系。

四、法治环境:良法善治 公正透明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重要的营商软环境。法治的目标是良法善治,也就是法治健全,政府松手,社会激活,自我调节;公众监督,公正透明,权力制衡,腐败治理。市场经济的法治环境涉及整个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的稳定有序,尤其是产权(包括知识产权)、合同维权等相关方面的清晰界定。法治环境就是用法治化强化契约精神,其中政府的诚信(放管服、便利化也是社会契约)是关键。

海南目前的法治环境尚不如人意,亲商、安商的一些政策举措未能法治化,不同程度存在法治思维不强、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信息公开不到位、执法检查不规范、处罚随意等现象。因此,海南应充分借鉴一些发达地区司法机关出台的保障营商环境的新举措。

今年1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对依法全面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作出规定,推动形成平等有序、充满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要求充分发挥涉外商事海事审判职能,营造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依法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制度创新,及时研究解决新类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积极探索建立涉及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纠纷解决中心。就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要求各级法院加强对战略性科技成果、原创作品、驰名商标和老字号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促进新兴产业健康成长;注重知识产权规则标准应用,为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话语权提供司法支撑。构建以充分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导向的侵权赔偿制度。还对优化守法诚信的政务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要求,加强对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和涉诉“红头文件”附带审查,正确审理涉及各类专业性强的行政案件。

今年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发布《服务保障浦东新区营商环境建设12条意见》,坚持打击与保护并重,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坚持谦抑执法、适度容错;其中最具创新特色的是探索单位犯罪认罪认罚从宽试点,最大限度保护市场主体的发展空间。

建议对海南法治现状、自贸区建设的法治需求和国内先行自贸区,尤其是国际上建设时间长、运作效果好的自贸区(港)的法治体系进行扫描、比较与研究、借鉴,利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做好法治环境建设的顶层规划与设计。当务之急是,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及行政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市场经济立法与执法。

五、市场环境:规范有序 公平竞争

海南经济起步晚、底子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单一,GDP增长一度依靠房地产业,区域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和效益也不高,市场份额小,“两头在外”,个别行业甚至还存在垄断市场、欺行霸市的现象,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区域平衡发展与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仍然艰巨。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大的在建自贸区及探索中的自贸港,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方面,海南应先行先试、敢于吃螃蟹,走在全国前列。但不能急功近利,而是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切实消除制度歧视,确保不同类型企业获得真正平等的市场地位,特别是扩大对非公企业的行业产业准入。确保规则公平、稳定预期,让企业对发展前景有足够的信心。真正领会“自由贸易”的精神,对市场主体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

在市场环境的营造上,政府的核心职责是构建高效、公平的市场监管体系,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竞争秩序行为,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创造并维持公平、充分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经济安全运行。政府权责要明晰,边界要清晰,定位要准确,定准位,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对政府主体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六、融资环境:拓宽渠道  降本增效

资金投入是营商的“血液”、“血脉”。全国其他省市一样,海南的企业发展同样存在融资难、成本高等瓶颈问题,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困难。信用环境较差,老赖、失信现象频发,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造成不良循环,商业银行不敢贷、不愿贷。民间资本不活跃,直接融资比重低,风投基金、天使基金等数量少、规模小。

建议多管齐下解决海南经济发展的融资瓶颈:一是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金融服务平台和融资担保平台;二是加速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完善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三是加快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型,改变对于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鼓励和助推本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四是探索依托自由贸易区(港)政策引入域外资金,鼓励注册成立文旅等产业引导基金,整合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五是立足金融招商,引入外埠金融企业来琼设立分支机构;六是扶持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法人金融企业,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自主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七是加强与中央在琼金融管理部门的合作,加大对非法金融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净化域内金融环境。

特别是要注重发挥上市公司的优势、功能和作用,积极扶持企业上市,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海南目前上市公司的现状是:少——截止2017年底,A股上市公司数量仅30家;小——30家上市公司总资产合计4378亿元,净资产合计1633亿元;弱——30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363亿元,净利润合计48亿元;2017年有7家上市公司亏损,净利润过亿的上市公司有海航控股、华闻传媒、海峡股份等8家;疏——与海南省的关联度疏远。上市公司的资金、资源、机制、市场、品牌等功能可为海南发展所用,绝非简单的所谓融资圈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才是主要的、深层次的。

七、人才环境:聚才引智   建设高地

人才是营商与发展的第一资源。从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著名的“中央11号文件”)到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引发“十万人才下海南”盛况,再到今年海南启动百万人才引进计划(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20万人左右,到2025年实现“百万人才进海南”目标),手笔一次大过一次。

无论是十万人才下海南还是百万人才下海南,海南最缺少的人才是企业家和行业领军人才。市场活力来自于企业,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探索创新、捕捉商机、整合资源的品质。当下,海南在建设自贸区(港)的背景下吸引各类人才时,应重点考虑去除束缚、厚培土壤、面向全球,壮大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群体,激发创新创业与“百舸争流”的激情。

建议引进与培养,外来人才引进与本地人才培养并重。在人才引进方面,既要用直接的事业、待遇、感情、机制“引人留人用人”,更要靠间接的产业环境、人居环境、住房、教育、医疗等来“引人留人用人”。要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要善待、用好已有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重。基础教育从短期看可以让外来人才的子女教育无后顾之忧,从长期看可以为本省培养未来长远的人才梯队。要继续支持省内高校发展,同时积极吸引全国乃至国际知名高校来琼设立校区。还要办好职业教育,为广大企业输送合格的紧缺蓝领人才。

此外,还要“用”好本地人。要使更多的本地人走进改变,走出安逸。海南虽然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但本地还有人偏好安逸悠闲,“一棵椰子树就能活,一双拖鞋满街跑,老爸茶馆待一天”还是可见的现象。需要下大力气坚持不懈、共同努力,推动和引导本地人树立良好的思想理念和上进意识,通过加强教育,大力宣传,提高本地居民整体素质,促进本地人更多地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列。

 

总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除了要有正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有效的举措外,更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特别是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国乃至全球都了解海南,参与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国际自贸区(港)、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行动中来。

 

                                                          20188